出道多年的姚冠宇,今年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期,分别在短剧和歌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。

  2.他认为表演的本质不分形式,不论是长剧还是短剧,都是在演戏,只要知道自己在演戏就够了。

  3.姚冠宇曾是一名音乐人,通过歌曲向外表达情绪,而现在他在短剧时代迎来了自己的风口。

  4.他认为每个角色都是不一样的,不能说是像谁谁谁,他就是他自己,他也是他自己。

  5.对于未来工作的新计划,姚冠宇想尝试更多不太一样的角色和题材,并完善自己的演技。

  出道多年的姚冠宇,今年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期。做客F君访谈的时候,他说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短剧头部演员,自己能够自洽就好了。

  不止是做演员,歌手也是姚冠宇的一个身份。不论是做什么,他都坚定地相信自己,不后悔做过的任何一个决定。

  2018年第一次出演电影的姚冠宇恐怕不会想到,后来他会成为一名短剧演员。

  “那时候还不叫短剧,叫小程序剧,然后朋友就推荐我,要不要去感受一下,竖屏短剧是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表演方式的励志语录。”于是,姚冠宇便在2023年积极投入了短剧创作,并在这一赛道深耕至今。

  接触短剧之前,姚冠宇在热播剧《卿卿日常》中初露锋芒,许多人记得他饰演的配角元序,却鲜少有人理解他为何在长剧风口正盛时,转身扎进彼时尚未成熟的短剧江湖。

  “从长剧到短剧,说落差,其实是没有的。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,对我来说就是在演戏。大剧也好小剧也好,哪怕是街头表演,那也是在表演。我知道我在演戏,这就够了。”面对“落差”的疑问,姚冠宇笑得坦然。

  “很多人会觉得,短剧嘛,题材都挺雷同的,人设也挺类似。但其实不是的,我演过很多类型的霸总,但每一部戏他们的人设都不太一样。比如说我有一部戏叫《我和总裁相了个亲》,演的也是霸总,但这个霸总就是会搞笑一点,非常生活化,和那种传统套路的霸总完全不一样。”

  在经历了从爆款长剧的小配角,到短剧的头部演员,姚冠宇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。他明白,表演的本质不分形式,他也用行动诠释了何为“表演者的纯粹”。

  刚出道时的姚冠宇其实是名音乐人,写过一些歌曲,用旋律和歌词向外吐露情绪;2023年的姚冠宇,在短剧时代迎来了自己的风口。

  身份几经流转,但姚冠宇始终紧握着一份不变的答案:“不放弃也不后悔自己做的任何一个决定。”

  “歌手是向外表达,通过歌声和歌词可以把情绪直接唱出去。但是演员是向内表达。除非遇到特别贴合自己当下的心情,或者特别贴合当下状态的人设,才可以放大自己的现状,展现自己想表达的一些东西。”姚冠宇这样定义两种身份的分野。

  当然,现在的姚冠宇也在音乐方面有了新的规划。“这是我今年的小目标,我正在准备新歌,也在筹备自己的生日会,就在今年九月份,可能会在某一个城市,某一个地点。”

  粉丝们总是笑称姚冠宇为“饼王”,对于这件事,姚冠宇要认真解释一下:“其实我并没有在给粉丝画饼,只不过是我现在说出去的话还没兑现,只是暂时还没兑现,但是这些事情都在路上,这真的不是画饼!”

  若有机会对线年的自己,姚冠宇会说:“别怕选那条人少的路。”从歌手转型演员,再从长剧配角到短剧顶流,姚冠宇的每一步都踩在行业更迭的裂隙上,并且成功站稳了脚跟。

  那么,有没有饰演过与自己比较相似的角色呢?他说:“每个角色都是不一样的,虽然他们有一个自己的人物设定,但也不能说这个角色很像谁谁谁,他就是他自己,我也是我自己。”

  从合肥街头走到竖屏世界,他精彩的职业生涯仿佛一场行为艺术,用不断切换的身份证明,自己从不需要“人设”。因为所有的身份终会褪色,唯有这份对自己的坚信,才能在时光的淬炼中越发锋利。

  其实初入演艺圈的姚冠宇,也像每一位职场新人一样,同样面临过迷茫的时刻。彼时的他或许想不到,答案就藏在每一次“相信自己、相信角色”的执念里。那些被贴上“雷同”标签的短剧角色,在他手中化为千百种人生样本。

  演绎《暧昧失温》中的疯批大佬,他在开机前把自己关在酒店三天,用写人物日记的方式模拟角色的前半生。

  对于未来工作的新计划,他说,想尝试更多不太一样的角色和不太一样的题材,并且还要完善自己的演技方面,想让自己更好。

  就像他自己说的,“路一直在走,就没什么。”这或许就是给所有追梦人的启示:身份是别人给的标签,但脚下的路,永远是自己走出来的江湖。